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李朋德也为大家带来了时空大数据创新发展方面的新思路:把“一带一路”沿线和区域的大坐标关联起来,形成基础地理数据和系列的地图成果,用于规划、建设、感知,借助互联网时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时空数据在数字空间串接起来,形成物理世界的虚拟再现,支持混合现实的智能化管理,为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和原动力。
无论是在十三五规划中,还是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中,都离不开大数据的身影。在政策层面,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刘宇对四川省空间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报告。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中国旅游地学研究会理事、来也股份创始人杨振之都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杨振之提到,成都成为了天造地设的“全球化”之城,自古以来也有很多对空间大数据的利用,如何将成都的空间大数据优势与地缘优势相结合,在旅游这一应用场景上发挥巨大作用,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国家层面对空间大数据的应用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思路拓展。此外,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副理事长、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文强、四川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曹振宇也针对大数据应用落地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产业先行,空间大数据扎根各行各业
除了空间大数据应用的话题,本次论坛也围绕智慧城市建设、GIS、运营商大数据、卫星遥感、空间信息跨界融合等热点话题,结合空间大数据技术展开讨论,各路行业精英企业代表各抒己见,交流热烈。
其中,百度地图商务中心总经理黄洁发表了主题为“空间大数据在垂直行业的探索及应用”的精彩演讲,详细阐述了“空间大数据+”的产业生态理念,互联网企业应积极与地理信息企业优势互补,推进空间大数据的应用落地。此外,作为本届峰会的大会合作伙伴,来自智慧足迹、国信司南、中地数码等企业的高管们也从各自角度阐述了空间大数据如何高效运用并应用于产业开发。
来自智慧足迹的赵华指出基于各方的数据来源转化为结构化的组件,才能得以更为高效的利用。同时在应用领域也应“专深化”,以提供专业级的定制化数据应用服务;四川中地的韩冰为大家带来了智慧乡村的解决方案,通过对需求的细分,四川中地也给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举措;国信司南的韩刚也提到了具体应用中发现的重要技术瓶颈,他表示现有空间数据的切片模式和技术服务能力严重制约了对空间大数据的充分利用;来自中地数码的汤淘则是带来了平台级的解决方案,结合空间大数据的四大特点,用创新型地理信息解决方案服务于每一个客户。
在空间大数据的获取方面,传统的数据获取手段存在着获取成本大、获取频率低、获取周期长等缺点,但无人机的迅速发展则为大数据的获取提供了新思路。来自北方天途航空的吴海宁指出,在智慧城市的时代背景下,无人机的应用与系统服务同样重要。天途针对不同应用涉及出了定制化载荷的同时,也自主研发了无人机倾斜摄影系统,助力空间大数据与无人机数据的有机结合。来自韦加无人机的徐哲也表示,韦加公司专注研究无人机十余年,以多个应用案例讲解了无人机数据获取过程。
在空间数据快速发展的今天,数据获取手段、数据运算手段与技术、数据处理平台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每个产业细分领域的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注重其技术体系。同时,空间大数据既因其属性的特殊性导致应用落地难度巨大,而技术环节中也存在诸多关键技术瓶颈,产业链条中的各方也已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各司其职,共同促进,必将加速空间大数据的应用普及。
纵观国内外,空间大数据的重要性都被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各单位、各地区、各级政府还存在认识不统一,反应速度慢,用力不集中,联动少效率等状况。为此,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希望作全国空间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用实践带动理念,使空间大数据这一概念深入人心;用合作带来效益,打造中国空间大数据领域第一会议品牌,为产业链各方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从而使空间大数据在各个行业中生根发芽,创造价值,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大效能。
四川省地理信息产业协会组织了近百家会员单位200多名代表参加这次高峰论坛,希望在行业内推动四川空间大数据的发展。
本文转自://scagis.w209.mc-test.com/index.php/Index/news_d/cid/1006/id/549